以非法起底維護「正義」值得叫好嗎? 文:吳桐山

近日,成都太古里「牽手門」一事火爆內地全網。事關男主角是內地國企中石油的高管,公開場所牽手小三,此事一曝光之後,兩主角的個人身份、家庭背景、社會關係等等全部被網民起底,不少網民對這種做法甚至拍手叫好。雖然男主角已被免職、女主角被停職,但我認為:即使結果是兩人有違紀違規之處,但這種網絡起底式的「公審」做法甚為不妥。用違法的手段去懲治違紀違規的人,是否合理呢?這是值得反思的問題。

一段街拍視頻,引發為公眾對國企領導的「桃色事件」起底。據內地網民起底爆料,事件中女主角的父親是中國派出去的第一批到早稻田大學留學回來的人才,所以家裏很有錢,女兒高中時就已經留學美國,其後畢業於中石油大學,也做過微商等等,好像幾乎關於女主角的一切成長背景、人際關係等全被曝光。這些個人信息是否屬實不是今天的討論重點,但似乎時不時只要成為「焦點」的人物,都會被內地的網民關注而起底。

「起底」是一個典型的以媒體為開放式平台的話語權博弈。從「天價香煙」到現在成都「牽手門」等案例可以看出,起底能使感人事件被人傳頌和違背道德的人物無所遁形。好像這次牽手門事件中,大家對於起底主角一事拍手叫好,最終引發全網對其猛烈抨擊。

但是,隨着網絡的愈加開放和輿論力量的不斷強大,「起底」的負面效應也越來越顯現。對於一些僅涉及道德層面的事件,後果往往很嚴重,不少當事人被人起底之後因為受不住輿論的攻擊而精神抑鬱,甚至輕生的行為。因為現在的起底更多傾向於「媒體暴力」,讓我想起約翰·亞當斯《為美國政府體制辯護》一書中提到的「多數人的暴政」一詞,大概意思是指以多數人名義行使的無限權力稱之為「多數人的暴政」。

主流意識形態更容易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少數人的意見予以孤立甚至閹割,好像這次起底牽手門事件,也不乏少數網友對其抗議「儘管當事人違背道德倫理,但也不能隨意曝光他人私隱」,但最終這樣的聲音還是淹沒在多數人的聲音里。試想一下,當一個人所做的事或所說的話不太符合主流價值觀,被他人公開在網絡上,可能被大眾關注並遭到起底的時候,那每個個體還會有安全感嗎?

就「起底」所暴露的社會問題來看,還是缺乏一種彼此諒解的多元化精神。起底對違法犯罪是有益處的,它是體現大眾維護公共秩序的武器,但如果單涉及道德問題時,則容易成為「多數人的暴政」。如果我們都能換位思考去包容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減少道德審判的幾率,這也是一個文明社會應該具備的包容多元化精神。因為衡量社會文明的標準並不僅僅局限於經濟的發展水平,看表面的GDP、人均收入等,而是綜合考慮多個方面的因素。政治體制的公正,法制的健全,社會的多元包容性也很重要。

這種「牽手門」,內地網民看來就是一樁花邊新聞,用來發洩自己對富人、對有權力者違規的不滿。但放諸香港,這恐怕屬於非法起底,是違法了。事實上在內地「人肉」他人也屬違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日前發佈《關於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釋放出內地將重拳打擊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信號。司法正義講求的是程序正義,即使當事人是有違紀違規,但網民以違法的手段去揭露別人,這是否屬司法正義值得反思。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